服务热线
0731-85118507
【森焱咨询】
没有谁可以剥夺,科研人员自由探索的权利;没有谁可以阻止,相关部门对于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。但就在这一“放”一“管”之间,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成了一道难题。
近日出台的《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》,抓住了经费使用和管理当中的“盲点”“痛点”“堵点”问题,提出了一系列“松绑+激励”的政策措施,正在努力地让科研人员为“钱”发愁成为历史。
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,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。“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,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”,为我国科研经费的相关改革指明了方向。
科技创新等不起,慢不得。因为科研项目资金是“科技创新的血液”。如果没有好的机制,科技创新的血液就无法循环流通,创新驱动发展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也就缺乏坚实的基础。
不让科研人员为“钱”发愁,就要敢于把权力“放”下来。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,人的积极性难以调动,创新驱动就只能是一句空话。改进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,扩大中央高校、科研院所在差旅会议、基本建设、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的管理权限,《意见》中的“放”,就是为了遵循科研活动规律,不让死板的制度约束科研人员的研究活动。
不让科研人员为“钱”发愁,就要勤于把制度“管”起来。遵循规律和规范管理不可偏废,也不能顾此失彼。如果丢了管理这头,一旦乱起来,两头都会受影响。强化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,规范资金管理,防止资金“跑冒滴漏”,此次改革中的“管”,就是要求不能大撒把,而要在良好的环境中确保项目承接单位“接得住、管得好”。
不让科研人员为“钱”发愁,就要甘于让“服”字更优化。服务也是生产力。在《意见》中,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是服务,可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把科研人员从繁琐的财务报销中解放出来,这是服务方式“做加法”;精简检查评审也是服务,可以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和束缚,多一些时间去潜心研究,这是检查评审“做减法”。
不让科研人员为“钱”发愁,就要勇于在“落”字上做文章。一分部署,九分落实。如果政策执行中的“最后一公里”打不通,科研人员就很难产生成就感和获得感。此次改革明确提出,要尽快出台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,对督查结果进行通报并纳入信用管理,依法开展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。
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,有一个科技复兴梦、科技强国梦。科研人员就是这些科技梦里的主角。当我们满怀信心地,把为钱发愁的尴尬留在昨天,科研人员就会绽放出灿烂的笑容;当我们步伐坚定地,跟随科研大军一起,从今天走向明天,“创新中国”就将不再遥远。(科技日报)
[ 返回首页 ]
上一篇: 中国科学报:宽待人才方能出成果
下一篇: 经费改革,激发科研生产力